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Arch) | 申請心得文 by Ms. Zeng

感謝 Ms. Zeng 熱心提供本心得文,希望能幫助申請路上奮鬥的各位同學。

這個些心得文章,分享申請者的個人狀態和最終決定,以分享有用的信息、彼此支持的精神為宗旨。


概述

我在一間大型室內設計公司從畢業至現在,總計四年半。操作的案子都是大型廠辦、總部、商工或是公設,工作了兩年之後開始準備留學申請。這篇文章希望能給其他在職準備的申請人一點方向,但其中準備心得都能通用。

申請結果

我申請了MIT、Cornell、Columbia、CMU,最後拿到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aster of Architecture)

作品集

我的作品集分成兩個部分,Academic/ Personal Project (完整三個),以及Professional Project (一個完整作品,兩個放附錄)。三個學術作品都是從是以道德經出發,用不同的角度或是尺度看建築跟自然的關係。三個工作作品就跟自然沒關係,單純展現自己的實務經驗,跟每個Project遇到的挑戰。在選擇放甚麼作品的時候,顧問建議每個project的尺度、風格、過程都要展現自己的不同面向(多樣性),我自己是覺得在這方面,我沒有做到最好,展望issuu上的精彩作品集,許多都包含了其他藝術方面的創作,或是有領導設計相關活動的經驗跟成果

我的準備時間很長,從備考托福、GRE,到最後衝刺作品集,花了兩年半,邊上班邊準備很累人,過程很容易懷疑自己,覺得無助。雖然請了半年的假,但因為進展不如我的預期,公司也要求我回公司上班,在最後繳交時,我在MIT、Cornell、Columbia交出去的作品集是還沒完成的,只有CMU因為截止日期比別人晚了一個月,我才把所有東西都補上。因此建議所有想申請出國念書的在職考生,還是離職一鼓作氣做完比較好,哈。

Statement of Purpose

談及在室內設計行業中,看到營造工程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大學接觸到道德經後引發的一連串思考,以及後期如何嘗試結合兩者,實踐心中建築跟自然的關係。我覺得這當中最難的,是表達出自己的熱情,且不是用簡單的形容詞,而是用過往經歷、新作的嘗試描繪出來。另一點是,在書寫的過程中,會很懷疑自己的statement夠不夠獨特,或者會懷疑:這難道就是我的故事了嗎?我認為可以多看看就讀你所喜歡學校的那些學生,看看他們的經歷,你所擁有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特點了。

推薦信

我邀請了大二、三的設計課教授、大四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他們都具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及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還有一位是我的公司老闆,是Cornell的校友,老闆的推薦信主要針對我在工作過程中展現的統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主動與各位業主溝通有關永續建築的概念(這點還是老闆幫我想的)。

結語

雖然我無從得知若是交出去的作品集不一樣,結果會不會有點不同,但我終究是滿意並且對final作品集、得到的offer感到驕傲。我申請的每間學校,我都心生嚮往,也有明確想要就讀的理由。卡內基的學生人數少,M.arch I只需要兩年,且CMU電腦科學以及藝術學院的強項也可望為自己想要嘗試的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增添助力。盡早開始蒐集學校資料,思考自己作品集的中心思想,希望各位考生都能錄取自己喜歡、適合的學校。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與「築城設計學苑」顧問群洽詢,祝福各位同學申請順利!

聯絡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