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TOP設計科系的顧問領導品牌
SCI-Arc M.Arch 2, RISD | 申請心得文 by Ms. Wu
感謝 Ms. Wu 熱心提供本心得文,希望能幫助申請路上奮鬥的各位同學。
這個些心得文章,分享申請者的個人狀態和最終決定,以分享有用的信息、彼此支持的精神為宗旨。

概述
我是 2024 年畢業的建築系學生 ( 國外的話算是B.Arch ),目前在兩家事務所兼職。前一家是小型住宅事務所工作了一段時間;最近則剛加入前設計課指導教授的事務所,主要工作內容是歷史建築保護相關,現在滿 3 個月。
學術成績方面,GPA 2.8(嗯…我知道不怎麼好,但單看設計課成績相較班上其他同學排蠻前面的),GRE 沒考且大部分學校現在也不需要,英語 Toefl 二戰後來有拚到 102。對於申請建築研究所,我的建議是找能真正支持你未來發展的學校,研究清楚師資,畢竟他們會影響你的學習,此外,學費很貴,財務規劃也別忘了考慮!
申請結果
錄取:SCI-Arc M.Arch 2(獲得 10,000 美元獎學金)
- 還在考慮是否要去,因為 SCI-Arc 讓我能學習建築以外的設計技能,而我目前不確定是否會在建築領域待一輩子,不過洛杉磯的生活成本比中西部和普羅維登斯要高。
錄取:RISD(獲得約 1/3 學費獎學金)
- 我申請的是 2 年制課程,但被錄取到 3 年制課程。
- 我觀看了 2024 年 11 月的招生說明會錄影,發現 2 年制課程的錄取名額可能少於 12 人。
- RISD 的學生可以在布朗大學 (Brown) 修課,這點在錄取生交流會時讓我覺得很酷。
等待通知:MIT(官方最遲 4 月 1 日通知,但我發了好幾封信詢問進度仍未獲回覆,希望不是拒信。不過這樣一來,可能剩不到 15 天的時間來做決定。)
被拒:UIC、UMICH
候補名單:UMN
SOP
我談到了自己對建築的興趣如何萌芽,並且如何發展成現在的樣子,內容還提及了自己在社團的經歷,以及參與國外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 (Solar Decathlon) 的經歷。此外,我也簡單提及了擔任社團會長的經歷如何改變了我對建築產業的看法。
Portfolio
我的作品集裡有 3 個大學設計課專案、1 個繪圖專案,還有 2 個工作上專業住宅項目。作品橫跨 2、4、5 年級的設計課程,最後還放了一張大一素描課的作品——因為我到現在還覺得它畫得不錯!至於那兩個專業項目,主要是用來展現我在渲染和細節設計方面的實力。
在與顧問的討論中也理解到,作品集不只是秀技術,而是展現你的創意、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有你如何適應不同挑戰,多樣的作品能讓學校看到你的成長,從基礎到進階的設計思維變化。同時,建築不只談概念,還涉及手繪、建模、渲染、技術圖等能力,多種作品能完整呈現你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它能突顯你的個人風格,並迎合不同評審的標準,無論他們在意創新還是技術,都能找到欣賞你的理由。
推薦信
我的推薦信來自三位跟我很熟的人: 一封是我工作的老闆(大概 3 年),他先讓我寫個初稿,然後再幫我修改;另一封是我的前設計課教授;最後一封則來自我們社團的指導教授,他專攻建築外殼跟綠能,這三位剛好從不同角度幫助我,展現我的專業經驗、設計能力和學術背景。
結語
申請國外建築研究所真的像是一場長跑,準備作品集、寫申請文書、研究學校,全都需要時間和耐心,過程中,跟顧問或有經驗的人討論超級重要,他們可以幫你釐清方向、修正盲點,甚至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議。雖然申請過程有點燒腦,但這也是重新認識自己設計理念和職業目標的好機會,最重要的是,保持彈性和初心、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一步步來,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與「築城設計學苑」顧問群洽詢,祝福各位同學申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