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ich, UC Berkeley, UT Austin, Georgia Tech – Urban Design | 申請心得文 by Ms. Hsueh

感謝 Ms. Hsueh 熱心提供本心得文,希望能幫助申請路上奮鬥的各位同學。

這個些心得文章,分享申請者的個人狀態和最終決定,以分享有用的信息、彼此支持的精神為宗旨。


背景

  1. 邊工作邊準備
  2. 大學建築背景

概述

大學畢業後一直工作快十年。我從大學到畢業後一直以來對於大型尺度與都市議題充滿興趣;從畢業設計的題目選擇與畢業後進入工作的事務所類別,都是處理偏向大尺度空間與規劃的課題,故以Urban 相關的學位為主。

除了傳統的建築與環境(Architecture / Built Environment)領域Urban design的相關排名外,也有請教一些已出國的朋友們,也有發覺一些學校March也有urban design certificate的選項。而在選要申請的學校的時候也有思考Urban Planning的可能性,找了Planetizen Guide To Graduate Urban Planning Programs的書籍資訊作為一開始投學校的參考之一。(書內詳述了不同program強調的子領域)

時程安排

離開學校有好一段時光;而且是一邊工作一邊準備,所以拉長了整個戰線。

  • 五、六月補托福+托福2戰
  • 七、八月(怠速準備) 工作繁忙
  • 九、十月 向公司協調使用調休(一周多休兩日),密集準備作品集
  • 十一月(怠速準備) 工作繁忙,作品集最後調整
  • 十二月 終於下定決心確定要丟的學校,準備相關文件(尤其是每所學校不同格式與題目的SOP),然後最後一刻再次托福…
  • 一月 各校的死線從月初到月中不等

英文

工作時間太久,雖然有日常用與開會用的基本英文能力,但實在離考試英文有點遠。曾嘗試過自行準備與考試,但發覺有限時間精力的情況下,能找到有系統能對自己有幫助的方式就是好的方法(找戰友也很重要):於是搜遍各大留學版建議最後找了交通方便時間許可的TOEFL的密集班上課,也輔以線上模考準備,下班後補習、背單字、口語練習或模考。六月沒考好(89),不過還是要以整個留學申請的文件package考量,開始準備作品集。最後一刻在十二月再考試(英文成績由ETS直接送到學校,真的是在學校建議的最後考試時間進行考試的)。最後成績差強人意的在97,但在時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就是這樣。

申請結果

一共申請七所 Fall 2025 的 Program,其中以 Urban Design 為主,輔以Urban Planning相關,

Admission:

  • Georgia Tech /Master of City & Regional Planning (MCRP)-2/12
  • UT Austin/ Graduate Program in Urban Design (MSUD) – RA $22,509-2/28
  • UC Berkeley/ Master of Urban Design (MUD) – Scholarship $7,500-2/28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ster of Urban Design (MUD) – Scholarship $18,000-3/5

Rejection:

  • Harvard GSD/ 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MAUD)-3/5
  • UPenn Weitzman/ Master of City Planning (MCP)-3/7
  • MIT/ Architecture + Urbanism (SMArchS)-3/25

Decision: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ster of Urban Design(MUD)

Portfolio

作品集即是Remaster的過程,重整過去的成果、並補資料進行補充,並產生完整的敘述。我很久沒有做作品集了;在網路上蒐到了Jack的築城,尋求一個可以討論的顧問,作為自己在重新準備作品集時相對錨定的座標,以及可以討論的窗口。

從重新抓作品集的重點、整理過去資料、組織作品集架構、生產與再製圖面、再調整Outline與製作、再針對各校需求修改…依然是個思考密度很高的一個狀態。能在自己的腦內風暴外,尋一個顧問在整個過程中批改與討論、找出個人想強調的特色與風格,有效的讓我在時間限制條件下做出了整理。

Resume & SOP

Resume要在1張A4紙內說明個人經歷與能力的重點,同樣需要抓重點與排版。

各校對於SOP的規定與題目略為不同,但這些申請文件的重點,都是要向評選委員呈現個人的經驗、特質、強項與申請學校學系的關聯性;向評選委員強調個人是個合適的候選人。故Portfolio、推薦信、SOP、Resume等內容應該能相互印證。

結語

漫長的申請之路有很多步驟要進行,途中會迷惘、也會焦慮;申請過程中能一步一步的實際執行、看到自己的進展實質欣慰。在辛苦的過程中,若能有人際的支持網絡:找戰友、顧問、師長、學長姊弟妹、申請前輩們、親朋好友,會好很多。我前後找了很多人幫忙看作品集、聊留學經驗,無論是在實質成果上或是緊張的申請狀態調節,皆有所收穫。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與「築城設計學苑」顧問群洽詢,祝福各位同學申請順利!

聯絡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